北青報:供體器官——多樣性才能滿足需求

張?zhí)锟?/p>

2019年04月18日08:03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供體器官:多樣性才能滿足需求

  中國器官移植開創(chuàng)者之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教授夏穗生16日下午2時在武漢辭世。家屬遵從老人遺愿捐獻其角膜,并向同濟醫(y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捐獻100萬元人民幣用于醫(yī)學研究。

  與此同時,居住于浙江溫州鹿城區(qū)的91歲離休干部楊存泓也把遺體捐獻給溫州醫(yī)科大學用于科學研究。楊存泓生前在重癥病房治療時,還給醫(yī)生塞過小紙條,提醒自己是遺體捐獻者,不要忘記了。

  這些主動捐贈器官者無疑會帶動和促進中國的器官捐贈。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yī)學科技的發(fā)展,公眾自愿在去世后捐贈遺體和器官的人數(shù)和比例逐年提升,F(xiàn)在,中國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已從2010年的0.03達到目前的4.53,年捐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截至2019年3月28日,中國已登記器官捐獻志愿者116萬余人,成功實現(xiàn)捐獻2.2萬余例,救治器官衰竭患者6.5萬余名。但是,與器官移植的需求量相比,中國的供體器官的供還是遠遠少于求,器官供需比例僅為1比30,相比而言,美國這一比例為1比4,英國為1比3。

  顯然,以各種方式讓人們了解器官捐贈的意義和重要性,是獲得較多供體器官,從而能促進器官移植發(fā)展、挽救更多生命的首要方法。例如,英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啟動一項告知同意到默認同意的行動,有望從2020年開始實施新的器官捐獻制度,在領取駕照和治病等之時,把現(xiàn)行的死亡之后捐贈器官需要生前告知同意制度改為默認同意制。也就是說,無論生前是否被告知,自然、傷病和發(fā)生意外死亡后,都視為默認同意捐贈器官。

  中國當然也需要學習這些好的經(jīng)驗,但是,無論如何,現(xiàn)階段的供體器官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供不應求。也因此,供體器官的解決之道也應當采取多樣性原則,從各種渠道開源,以獲得更多的可供移植的器官,這種開源的工作也當然落在了科研的身上,F(xiàn)在,研發(fā)可供移植的有別于傳統(tǒng)捐贈的人體器官的器官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用干細胞培養(yǎng)器官,二是利用動物培養(yǎng)人源性器官或直接采用動物的器官。

  近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塔爾·德維爾(Tal Dvir)團隊用人類的脂肪組織,通過一系列操作,成功利用3D打印,創(chuàng)造出一顆“人造心臟”。實際上,該研究團隊是從患者的脂肪組織中提取和分離細胞與非細胞成分,然后把細胞培養(yǎng)成誘導的多能干細胞,膠原蛋白和糖蛋白等非細胞成分則用來合成“個體化凝膠”,充當3D打印的“墨水”。這樣打印出來的心臟只是一個縮微版的心臟,與兔子心臟大小差不多,具有細胞、血管、心室和心房。

  雖然這一項究結(jié)果目前還不能直接用于臨床,但是其思路和實用性已經(jīng)顯示。首先是,利用患者自身的組織細胞生成器官如果用于移植,不會造成免疫排異反應。其次,以這種方式制造人體器官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實用性。因為,用患者自身材料的凝膠能為干細胞提供良好的發(fā)育環(huán)境。在這些凝膠里,干細胞能高效分化成心臟細胞和內(nèi)皮細胞。當然,根據(jù)德維爾的預測,這樣的器官如果要用于器官移植,可能還有10年的時間。

  當然,研發(fā)可供移植的人類器官還有多條線路,例如讓動物來生成人的器官。將患者的干細胞注入豬的胚胎,讓其伴隨豬胚胎發(fā)育。當小豬發(fā)育成熟并產(chǎn)下后,就可以在小豬身上的特定部位發(fā)育成特定器官,如胰臟和肝臟。這時,再把小豬身上的人類器官摘取下來,或者讓小豬長大一些后再摘取器官,供人類移植使用。這種情況可稱為人-豬嵌合體。當然,這是一條思路,如果能讓豬不排斥人的器官并在其體內(nèi)生長,就有可能為人類生產(chǎn)和提供器官。

  器官移植除了要讓更多的人愿意在去世后捐贈器官外,利用科技的力量創(chuàng)造可供移植的人源性器官或許是解決供體器官供不應求的多樣性出路。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王倩)
台东县| 静宁县| 绥滨县| 鄂尔多斯市| 蒙山县| 阳新县| 乡城县| 浦城县| 年辖:市辖区| 望城县| 尚义县| 上饶县| 佛冈县| 德化县| 精河县| 丰原市| 繁昌县| 凯里市| 新民市| 陵川县| 项城市| 康马县| 观塘区| 台山市| 济阳县| 社会| 方城县| 综艺| 桓仁| 砚山县| 宝坻区| 海伦市| 惠来县| 亳州市| 巴林左旗| 垣曲县| 安平县| 都昌县| 噶尔县| 宜兰市|